公司新聞
[點擊量:2849][來源:創選寶防靜電專家(iziwu.cn)]
2016-02-22
隨著口岸“三互”和“三個一”的實施要求,國家質檢總局出臺了采信第三方檢驗檢測結果的管理辦法,“管檢分離”已成為大趨勢,進出口檢驗檢測市場將以第三方檢測為主。檢驗檢疫機構在新形勢下如何發展?如何更好地發揮作用?
2014年6月,國務院下發了《國務院關于促進市場公平競爭維護市場正常秩序的若干意見》(國發[2014]20號),文件明確提出“推進檢驗檢測認證機構與政府脫鉤、轉制為企業或社會組織的改革,推進檢驗檢測認證機構整合,有序放開檢驗檢測認證市場,促進第三方檢驗檢測認證機構發展。”轉變政府職能,發展第三方檢驗檢測服務行業,逐步推進事業單位改革,試行政府購買檢驗檢測服務,逐步放開檢驗檢測市場,促進對外貿易便利化已成為新的趨勢。
2014年,出入境檢驗檢疫機構在自貿試驗區采取了“快檢快放”、“即查即放”等促進貿易便利化措施,推出了采信第三方檢驗檢測結果的查驗模式以提升口岸通關效率,嘗試“管檢分離”,具體的檢驗檢疫監管方式,逐步從事前檢驗過度到事中事后監管。隨著口岸“三互”和“三個一”的實施要求,國家質檢總局出臺了采信第三方檢驗檢測結果的管理辦法,“管檢分離”已成為大趨勢,進出口檢驗檢測市場將以第三方檢測為主。檢驗檢疫機構在新形勢下如何發展?如何更好地發揮作用?
檢驗檢測認證機構是檢驗檢疫行政執法的技術保障部門,在市場經營和發展中具有明顯優勢:
一是檢驗檢測認證機構是檢驗檢疫行政技術支持和技術保障部門,是我國檢測實驗室中檢測能力最強的機構之一。長期以來,直面國際貿易技術措施,幫助出口企業解決貿易技術措施難題,建立了檢驗檢疫實驗室,配備了先進的檢測設備,能解決高難的檢測項目,檢測技術在國內領先。實驗室檢測項目涉及行業眾多。
二是技術人才實力雄厚。檢驗檢測認證機構集中了檢驗檢疫系統一大批具有較高素質、水平和豐富技術經驗的人才,檢測技術人員中不乏博士、院士、研究員、教授和高工。
三是長期從事進出境檢驗檢疫工作,有很強的技術優勢,能及時了解、掌握國際最新檢驗檢測技術,并擁有良好的合作關系,具有完善的國內外先進標準和法規信息的數據庫。
四是檢驗檢測認證機構質量管理體系是中國計量認證和CNAS認可實驗室,經常參與國際組織的能力驗證及合格評定活動,大部分機構已獲得國際組織、外國政府機構以及國際大企業的認證認可。
檢驗檢疫實驗室既是檢驗檢疫機構決策、行政執法的技術支撐部門,也是檢驗檢疫政府部門采購檢測服務產品的提供者,長期依附于檢驗檢疫機構,為法定的檢驗檢疫業務和檢驗檢疫決策提供免費的技術數據,是檢驗檢疫行政執法的基礎。面對“管檢分離”檢驗檢測認證機構該如何去做?
筆者認為,其方式有以下三種:
1轉變檢驗檢疫職能,檢驗檢測認證機構完全市場化。
隨著管檢的逐步分離和檢驗檢測認證機構的整合重組,按照政事分開的原則,檢驗檢疫實驗室與行政主體徹底剝離,變檢驗檢疫職能為政府純監管業務,技術執法(公務員)和技術保障(事業編制)實施分離,將衛生檢疫、動物檢疫、植物檢疫、食品檢測業務全部市場化,實驗室逐步剝離出去,有償購買第三方檢驗、檢測和檢疫服務,不再設立技術保障機構,檢驗檢疫實驗室經營從“事業”轉變到“產業”,市場化運營、企業化管理,逐步弱化公益性服務的性質。按照全國“一盤棋”的思路,實驗室統一規劃、統一建設、統一品牌、統一經營管理。被剝離的實驗室由國家或由各省成立綜合的檢驗檢測技術事業機構(集團化),逐步過度到經營市場化、公司化運作國有檢驗檢測認證機構,探索國有資本退出。
一方面有償為檢驗檢疫官方提供法定的檢測任務,并承擔檢驗檢疫機構有關科研工作,提供檢驗檢疫機構政策決策依據。積極申請相關的資質認可,拓展檢測功能,優化檢測手段,確定以市場為導向的檢測項目開發以及認可擴項。
另一方面市場化運作,為第三方提供委托的檢測任務,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,以市場為導向,建立和完善激勵機制,提升市場競爭能力,提高檢測市場占有份額。
2檢驗檢疫實驗室與行政主體部分剝離,半市場化運作。
各地檢疫檢驗實驗室與各地檢驗檢疫機構部分剝離,按照檢驗檢測認證機構整合的要求,由各省綜合設置檢驗檢測技術機構,仍保留衛生檢疫、動物檢疫、植物檢疫、食品檢測業務的公益性質,強調國家行政執法的主題地位,將不適宜市場化的檢驗檢疫業務納入到公益檢測機構。
業務可以分為兩種模式:
一種是官方政府實驗室,完成進出境檢驗檢疫的法定檢測任務,承擔檢驗檢疫機構的有關科研工作,提供檢驗檢疫機構政策決策依據。主要解決“做專做精”問題,提升檢驗檢測、科研創新、標準研制和綜合服務等核心能力。
另一種是作為第三方實驗室,重組成公益二類事業單位,接受進出口企業委托的檢測任務,解決企業為應對國際貿易技術壁壘,檢測設備投入大的困難,同時為相關方委托檢驗提供檢測服務,向企業提供面向設計開發、生產制造、售后服務等過程的檢測分析。
3檢驗檢疫機構進行分類改革,完善政府公益實驗室。
檢驗檢疫實驗室與行政主體一體化,由各省綜合設置公益檢驗檢測認證機構,建立有效的檢驗檢疫技術檢測平臺,作為檢驗檢疫機構行政執法的重要技術支撐,強調國家行政執法的主題地位,保留衛生檢疫、動物檢疫、植物檢疫、食品檢測業務的公益性質,將不適宜市場化的檢驗檢疫業務納入公益檢測機構。
開展對社會檢驗檢測實驗室的檢測數據評價、能力驗證、質量監控等公益業務,突出“安全、衛生、健康、環保、反欺詐”等檢驗檢疫科學技術研究,為政府加強口岸安全、核生化防控、進出境查驗、外來傳染病防控和外來有害生物防控提供有力的技術支撐,全面提升檢測水平,切實做到“檢得出、檢得快、檢得準”。擴大檢測領域對外開放,被剝離的實驗室和檢測業務交給市場,可以通過拍賣、租賃等方式將經營性檢測業務交給市場經營,逐步過度到企業化、市場化,主要解決“體制機制”問題。
口岸建設的重點進行轉移,口岸需要建立實驗室的,不再設立事業單位,按照國家技術類公務員隊伍建設要求,建立技術類公務員隊伍,補充到基層、口岸檢驗檢疫實驗室,為檢驗檢疫機構執法把關。
(作者:河南檢驗檢疫局袁 萍 劉亞風 安慶宇)
轉自: 中國檢驗檢疫